巴中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第141号提案答复的函

发布日期:2017-09-11 10:58 【字体:  

民建巴中市委:

你们提出的《关于加大违章建筑的监控和处罚力度的建议》(第141号提案)收悉,现答复如下:

2017年以来,市城管执法局(市“三违”办)将违法建设治理作为依法治市和创文创卫工作的重要内容,紧密结合市委、市政府“八个一批”、“河长制”、环保督查等工作要求,全面落实市人大、市政协关于违建治理的工作要求,突出抓好巡、控、查、拆、建五个关键环节,“三违”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。1—7月,全市共依法拆除各类违法建设600余处,面积达12.68万平方米,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5%,强化了法规权威,净化了建设市场,维护了公平正义。7月19—20日,四川省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巴中召开,省住建厅带领21个市州前来巴中现场观摩,交流经验。

一、严控新生,确保新生违建“零增长”。对新生违法建设从责任入手,从源头把关,抓好巡查、拆除、督查三个环节,将违建治理责任落实到县(区)、乡镇(街道办)一把手,强化村居一级初查、初巡、初报、初止责任。责成县(区)月初报送拆违计划,附影像图表立据,月末检查验靶。重点加大对城市新区、城郊结合部、基础设施项目用地、招商引资抵押用地、征地拆迁区域的巡查管控力度,对影响规划实施、存在安全隐患、抢修抢建的违法建设依法执行强拆,基本实现了新生违建当日制止、当周查处、当月拆除。

二、消除存量,逐步提升城市品质。对所有存量违法建设分区域锁定公示、分时段逐步消化,按照集中连片的拆违思路,结合旧城改造、新区建设、项目推进,对影响规划执行、存在安全隐患、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设重点攻坚,推动城市品质的提升。2017年以来,完成了汽配街搬迁、江南二环路整治、大佛寺饮用水源保护区治理等一系列城市改造工作,进一步巡查、防控、拆除城市出入口、交通干道沿线、城郊发展用地等区域的违章建筑管控,强力拆除了白云台社区抢修抢建的违法建设8000余平方米,有力震慑了暴力抗法行为,斩断了违法建设在征地拆迁环节的利益链,推动了巴城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的提档升级,为巴中创建国家卫生城市、全国文明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三、建章立制,推进长效常态治理。巴中在违法建设治理中,从权、责、利等方面深入探索,逐步构建了一体化执法、阳光执法、一案双查等新机制。一是违建案件实行四公开、四规范(公开执法责任、案件审理、处罚结果、违法信息;规范执法行为、执法程序、裁量标准、案件审查),未发生一起改变决定的行政复议案、行政诉讼案。二是拆违工作实行乡镇(街道办)牵头,城管、公安联合行动,多部门派员参与,在打击暴力抗法、信访维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加大案件查办力度,既查违建方的违法责任,又查违纪责任,今年共查办“三违”典型案件72件次,查处党员干部涉嫌参与违建、充当“保护伞”等线索12条,20名党员干部受到纪律处分,形成强大震慑。三是强化源头治理,在征地拆迁、旧城改造、新区建设等工作中,对违建实行“零补偿”,强力拆除了白云台社区抢修抢建的违法建设8000余平方米,有力震慑了暴力抗法行为,斩断了违法建设在征地拆迁环节的利益链。

下一步,市城管执法局将认真落实政协委员提案要求,纵深推进“三违”整治。一是强力控制新生违建,重点攻坚巴城规划区违法建设,并将治理范围扩大到县(区)一级,全域覆盖,同步推进,确保新生违建“零增长”。二是稳步消化存量违建,2017年下半年再依法拆违10万平方米,确保2017年巴中存量违法建设总体消化率达85%以上,2019年提前一年完成中央、省下达的违建治理任务。三是推进执法体制改革,进一步探索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、执法职能转变、警勤联动等新机制,加快数字化城管和智慧城市建设,提升执法效能。

感谢你们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,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,为巴中城市建设发展作出贡献。

此函。

巴中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

2017年8月23日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