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文明添光彩 “分”出绿色新生活

发布日期:2023-09-05 09:37信息来源:巴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【字体:  
    高位推动  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
    在抓实统筹协调机制方面,市综合执法局切实履行指导监督职责,制定《巴中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导则》和实施方案、工作清单、评估办法,常态化筹办垃圾分类领导小组会和现场会,开展现场指导、专题培训、暗访核查,印发工作简报、工作通报,确保工作高效推进。同时,我市将市中心城区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的分类运输、处理交由市供销合作社负责,通过建新时尚驿站、添置运输车辆、建有害垃圾贮存中心、落实市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用地等,实现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、专车清运、资源化利用。
    垃圾分类一小步,文明创建一大步。当前,各地各相关单位严格落实市委安排部署,强力推进“十百千”工程。今年4月1日,《巴中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》施行;5月22日,工作经验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场会推出,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简报号召全省向成都、巴中等4个城市学习垃圾分类工作;8月16日,巴中队在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大赛中脱颖而出,获得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。
    完善配套  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
    完善设施、压实责任、适度智能,成为我市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抓手。近年来,我市在部分小区投放了一批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。这些垃圾分类回收箱与传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不同,它们均可以开展“科技作业”,连接互联网且安装有摄像头,使用者持手机微信扫码后,回收箱的仓门会打开,使用者往里投递纸类、金属、塑料等废品,投递结束后回收箱会进行称重,并按照称重结果进行计费,卖垃圾的钱就能实时到账。
    为全链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,实现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,市综合执法局在分类收集设施建设、分类习惯养成、工作体系构建方面“连连出招”。去年,市综合执法局牵头,各县区各相关部门投入2100万元,建成垃圾分类收集亭350个、投入智能分类箱30多台,并在1150个居住区配备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。今年,将争取推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%以上,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%以上,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。
    强化宣传 让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新风尚
    近年来,我市不断掀起垃圾分类进机关、进校园、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家庭活动热潮,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,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。同时,各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和无害化,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,创新宣传方式,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、参与率及投放准确率。
    为了让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深入人心,市综合执法局还邀请专业机构创作《垃圾家族的故事》科普微电影,通过多渠道推广,组织公职人员、学校师生等观看,努力形成垃圾分类浓厚氛围。在强化引导培养习惯方面,市综合执法局在今年还培训了分类达人1504名,开展“21天习惯养成”打卡活动,举办短视频创作大赛,102所城区学校全覆盖实施垃圾分类进校园、进课堂,基本实现了培养一名达人、影响一个单位、辐射一个小区,宣传效果良好。
    精准施策  让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
    在巴中,智能设备的运用和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垃圾分类变得简单便捷。然而,对于垃圾分类工作,我市还面临着一些问题。一是垃圾分类源头管理仍待加强,源头分类实效还未达预期,小部分市民分类投放习惯尚未养成,小包垃圾等不文明投放行为、居住区误时投放点管理不善等问题时有发生,尤其是部分社区的投放点周边环境质量尚有提升空间;二是资源化利用水平仍待提升,可回收物回收体系韧性有待增强,市域范围内的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渠道仍需补齐,厨余垃圾全量资源化利用能力还不够,亟待建设一座厨余垃圾处理厂。
    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,需要各方协同发力、精准施策、久久为功,更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、主动作为。接下来,我市将进一步支持市供销合作社整合再生资源收集站点,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从“新风尚”到“新习惯”,以系统化、精细化的治理思路,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,持续在培养分类意识、养成分类习惯上下“绣花功夫”,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,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一起来为绿色发展、可持续发展作贡献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